这次与美国“再接触”,对手不简单

admin 2025-05-09 02:45:01 371

何立峰副总理将赴瑞士和美方进行会谈

外交部发言人 7 日宣布:应瑞士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 5 月 9 日至 12 日访问瑞士,与瑞士领导人及有关方面举行会谈。访瑞期间,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这是美方挑起关税战以来,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首次接触,备受各方瞩目。

当天的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表示,美方近期不断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

" 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同时,我们也多次说过,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林剑说。

为何此时会谈?

自今年 4 月 2 日宣布 " 对等关税 " 政策之后,美方近期动作频频、态度微妙。

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 " 调整关税政策的可能性 ",甚至罕见承认当前对华 145% 的高关税 " 难以长期维持 "。这句带有退意的表态,背后显然不只是外交辞令,更像是政策疲态的表现。

有分析指出,对美国而言,这种压力已经开始浮现,多家美国零售巨头的 CEO 与特朗普举行闭门会议,直接警告其关税政策将导致供应链中断," 两周后美国消费者将看到空空如也的货架 "," 价格也会被迫上涨 "…… 这类警告促使特朗普对关税的表态有所缓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首先要考虑一个基本事实:此前,美方多次以各种形式宣称中美已展开实质性接触与对话,尽管这些方式未必完全符合外交惯例或国际规范,但实际上,中美之间迟迟未真正坐上谈判桌。

刘志勤指," 原因有二。一是会谈的前提条件尚未完全具备;二是双方的核心矛盾并未彻底摊开。只有明确彼此的核心分歧,谈判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现实的解决路径。"

他认为,经过多轮不同渠道的交涉与表态,这一 " 时间窗口 " 终于到来。" 这个节点,某种意义上已经比较成熟。"

" 第一,美国自己已经深切体会到,这场由美方发起的无理关税战,正在对其国内经济造成实实在在的冲击。企业反对声音高涨,白宫面临巨大压力。刚开始时,美国还以为痛苦主要落在中方,结果发现‘自食恶果’。这已不是抽象的风险,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痛。"

" 第二,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令美国感受到孤立。" 刘志勤指出," 这种滥用关税、罔顾规则的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视为逆潮流、反全球化的行为。过去百年,美国从未在全球贸易问题上遭遇如此广泛的反对。这让他们不得不反思政策后果。"

刘志勤认为,美国曾尝试通过与加拿大、日本等盟友谈判建立 " 关税模板 ",但事与愿违。" 结果发现,连盟友也不肯无条件听从指挥。此时,他们自然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谈判,寻找一个更具示范效应的协议,甚至希望通过中美模式再向外推广。"

" 自 2018 年以来,中美已有过多轮经贸谈判,彼此都了解对方的原则、风格和策略。" 刘志勤分析说," 这次会谈,更像是一次基于长期了解、基于现实压力下的再接触。"

他指出,中国在过去谈判中始终坚持从 " 公约数 " 出发,先找共同点,再逐步缩小分歧。" 这次瑞士会谈,不会急于出成果,而是一次双方交换立场、交换原则、交换方案的机会。之后,还需要内部消化、反复沟通。"

" 但能坐到一起,就是好事。" 刘志勤说," 至少双方有了一个可以对话、可以打通信息渠道的平台。这对中国、美国,乃至全球贸易,都是积极的信号。"

" 为什么选瑞士 ":中立、距离、信号

此次会谈安排在瑞士,也引发外界好奇。

" 瑞士是最理想、最合适的地点。" 刘志勤分析说," 在多次中美产生矛盾时,瑞士作为中立国一直扮演调解、桥梁、沟通的角色。几十年来,瑞士多次在敏感时刻牵线搭桥。"

美国这次甚至把瑞士列入加征 34% 关税的对象,让瑞士国内一片错愕。" 这也让瑞士更明白,大国博弈中,即便中立国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 选择瑞士,也是出于现实考量。" 刘志勤指出," 一来地理距离对等;二来第三国场地能避免主场外交的舆论压力;更重要的是,瑞士一贯理性务实,在国际协调中有公信力。"

" 当然,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本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但选在瑞士,也是一种信号——告诉世界,中美仍有意愿通过对话寻找共识。"

" 谁是对手 "

从美方阵容来看,此次会谈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出席。

有分析指出,与美国关税战的 " 幕后推手 "、激进派代表纳瓦罗相比,贝森特在风格上显得更温和。行前,贝森特就曾表示,此行的目的就是 " 给关税战降温 "。

" 中方派出何立峰副总理,足以说明这次会谈的分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指出," 派出如此高级别官员,体现了中方对中美正常贸易合作关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中美关系本身、对全球经济秩序的高度责任感。"

" 贝森特比起纳瓦罗显得温和,但别低估他。" 刘志勤提醒," 在政策路径上,贝森特和特朗普并没有根本分歧,只是表达方式更讲策略、看起来更圆滑。"

" 别以为温和就代表软化,他只是不像纳瓦罗那样出口成‘脏’、情绪化表态,但他背后有坚实的政治集团在撑腰。" 刘志勤分析," 从财政部系统的角度出发,贝森特更懂经济逻辑,也更清楚长期高关税的不可持续性。"

而格里尔,曾在特朗普任内参与对华、对加拿大、对墨西哥的贸易谈判。" 这意味着,美方团队是有丰富谈判经验的,也有一定的策略准备。"

" 这场会谈不会简单,也不可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刘志勤说。

林剑:任何胁迫都无法撼动中国经济基本盘

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会上,有媒体追问:美方不断渲染中方难以承受高额关税压力,外界关注,中国是否真的承受不住所谓 " 压力 "?

林剑回应,任何外部冲击都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也改变不了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稳固态势。我们有强大抗压能力和充足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愿同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协调,共同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同一天,国新办就 "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包括降准降息在内的三大类十项举措落地;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涉及房地产融资、险资长期投资等;证监会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刘志勤指出," 关键时刻,关键举措,针对关键问题。这三个‘关键’非常重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尤其在美方加征高额关税、双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稳定市场信心、增强政策支持、保障项目融资,显得尤为迫切。"

他表示,这轮政策既是 " 托底信心 ",也是 " 真金白银 " 的实质性支持,更是对众多已开工、等待资金落地的企业与项目的巨大鼓励。

" 这就是信号:中国虽然珍视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但如果美方执意‘脱钩’,我们也有足够准备。"

刘志勤强调," 脱钩不会让中国崩溃,更不会让中国溃败。无论是经济韧性、发展活力,还是产业多样性,中国都有充足的底气。这也是中国在这场较量中反败为胜的根本保障。"

作者丨田鑫

点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