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去年 11 月就任现职之前的一番言论近日又被爆炒。他当时警告说,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以有效摧毁美国的航空母舰,并且说:" 如果(中国的)15 枚高超音速导弹在冲突开始后的 20 分钟内摧毁我们的 10 艘航母,那会是什么样子?"
这些话重新回到舆论场肯定不是偶然的,它是在赫格塞思宣布五角大楼将改革和精简美国武器研发和购买体系的背景下,被《华盛顿时报》《国家利益》杂志等重新发现的。中国军方周三也对此做了回应。
赫格塞思去年 11 月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在建立一支 " 专门用于击败美国 " 的军事力量,他特别举了高超音速导弹的例子,认为如果美国的整个力量投射平台就是航空母舰的话,将很危险。他声称,中国军方计划采取突袭、闪电式攻击接管台湾,目标是解放军在 14 天内进入台北。他还说,中国已经部署了两种独特的高超音速导弹,它们的飞行速度在 5 马赫以上(音速的 5 倍以上),现有体系很难拦截。
一些媒体写到这里援引了五角大楼 2024 年中国军力报告关于东风 17 中程导弹的分析,称该型号导弹射程 1500 英里,可用于打击西太平洋外国军事基地和舰队。
赫格塞思在最近希望加快美国武器研发和采购速度时表示,中国制造武器的速度更快,数量也更大,包括导弹、飞机、军舰和潜艇。在谈到为与中国发生冲突做准备时,他表示,在过去十年中,美军在与中国军队交战的所有兵棋推演中都保持了 " 完美的记录 " —— " 我们每次都失败 "。
赫格塞思的这番言论被翻出,是那些美国人真的恐惧中国军力,还是他们想为美国加快更新关键军事资产制造舆论呢?老胡认为,应当说两个因素都有。
美国以航母战斗群为主力的全球海军力量布局总的来说是二战之后冷战的产物。冷战时期美俄大搞核军备竞赛,航母战斗群造价昂贵,但能在不爆发核战争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海洋,因此成为财力更雄厚的美国海军主力,也成为美国国家力量的象征。美苏因为有相互确保摧毁的 " 核恐怖平衡 ",没有直接打起来,航母在美国针对地区对手的战争中则扮演了关键角色,展示了美国的威力,因而更受推崇。直到今天,美国航母如果靠近某个区域性敌国,也会产生真实而强大的威慑力。
但是,如今的大国博弈,已是另一回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摧毁海上目标变得越来越容易,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力量大国,导弹技术迅猛发展,攻击的方式和可靠性日新月异,而且生产能力充足,形成了与美国 " 航母型海军 " 非对称的对抗优势,改变了海上战争的技术逻辑。几乎可以说,如果中美在西太平洋全面军事对抗,美国的航母和岛链上的基地都会像移动和固定 " 靶子 " 一样,处于中国空基、海基和陆基导弹的全面威胁之下。
中国不会与美国开展全球军事竞争。如果中美发生冲突,应当就是在亚洲第一岛链附近,尤其可能是在台海周围。在这一地区,中国投射军力的能力肯定是美国无法比拟的。而且中国捍卫核心利益、不惜代价夺取战争胜利的意志更加坚定。这对美军构成难以逾越的挑战。
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是中国比美国先走一步的 " 杀手锏 ",进一步增加了美国航母力量的脆弱。特朗普上台以后提出了一个 " 金色穹顶 " 概念,美国北方司令部负责人近日向国会表示,金色穹顶系统可能是一个 " 三穹顶 " 计划。第一个穹顶是感知穹顶,第二个穹顶用于处理洲际弹道导弹,第三个穹顶用于处理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空中威胁。而这当中对付超高音速导弹至关重要。
大家知道,里根总统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 " 星球大战 " 计划以来,导弹防御体系不断发展,但是导弹攻击技术也在加速提高。高超音速武器就是用速度突破现有拦截技术的关键成果之一。另外,还有变轨技术、多弹头技术、隐身技术、低空飞行技术,都是导弹拦截技术催生出来的各种进步。矛和盾在对抗中都发展了,但是矛通常都会比盾走得快一步。
西太平洋、特别是第一岛链附近的军事形势注定将让美国越来越沮丧。因为中国的关键军事技术已经与美国大体处于同一梯队,而且我们在一些领域实现非对称领先,制造能力大大超过美国,而且占尽地利的优势。中国不想打仗,但是我们战之必胜的力量构建,和捍卫国家统一等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都是美国无法跨越的。
老胡的结论是:美国不要来西太平洋挑衅中国,更不要在这里逼中国,否则的话,他们不妨先再多搞几次赫格塞思所说的那些兵棋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