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循规一半叛道,78岁摇滚圈学霸不一样的人生

admin 2025-05-05 21:18:01 494

"我只是试着发自内心地演奏。"

作者:刘玉婷 冯璐

当主舞台的升降台缓缓升起,布莱恩 · 梅顶着一头标志性的银白色卷发出现在聚光灯下。

夜幕初上,他抱着一把电吉他,演奏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观众席随即爆发出沸腾般的欢呼声。

·皇后乐队标识。

这位英国传奇乐手曾因中风导致右臂短暂瘫痪,近日康复后首次演出。

作为特邀嘉宾,布莱恩参与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科切拉音乐艺术节。在各路歌手中,他显得有些另类。

已经 78 岁的他同时打两份工:背上吉他,他是皇后乐队成员,对着数万粉丝演奏;放下吉他,他是天文学家,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冥王号项目组一起研究小行星 " 贝努 " 上的石块影像。

·布莱恩留着和牛顿同款发型。(资料图)

自制吉他的小科学家

20 世纪 50 年代,摇滚乐如飓风般席卷全球,迅速成为年轻人的音乐新宠。它融合了蓝调、节奏布鲁斯和乡村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以强烈的吉他节奏和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著称,新鲜而刺激的音色令听众耳目一新。

出生于 1947 年的布莱恩,恰好成长于摇滚乐的黄金年代。

听到比尔 · 哈利的《Rock Around the Clock》后,年幼的布莱恩很快沦陷其中,每天守在收音机前不肯离去。父亲不愿他痴迷摇滚乐,便 " 按头 " 让他学钢琴。

7 岁时,布莱恩开始坐在黑白琴键前,但他内心深处喜欢的还是摇滚乐。父亲无奈,只好又送了他一把木吉他。布莱恩学起了吉他指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弹吉他的布莱恩。

布莱恩出生于英国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是航空部高级绘图员。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对科学兴趣浓厚。

一次,在学校图书馆里,他被一本名为《地球》的书籍所吸引。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地球照片,内容则是讲述天文史的。

布莱恩一下子被迷住了,一遍又一遍地从头读到尾。" 仰望天空 " 的梦想就这样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当时,英国 BBC 频道有一档天文科普节目《夜空》。布莱恩经常恳求父母允许他熬夜观看。他曾回忆说:" 在宇宙的故事中,我找到了自己毕生的热爱。只要天气晴朗,我就会出去仰望天空。"

但他的父母不知道,这个天文节目结束后,紧跟着就是音乐节目,布莱恩也会看到很晚。有时,他甚至蒙在被子里,偷听摇滚电台。他的房间里贴满了星空照片,但也藏着猫王、披头士等摇滚歌星的海报 ......

·青年时代的布莱恩在一处天文台留影。

一半循规蹈矩,一半离经叛道。就这样,布莱恩长大了。到了 16 岁那年,他既是学校里的理科学霸,又是出色的吉他手。

当时,电吉他风靡一时,很多人用它进行音乐创作。布莱恩也渴望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电吉他。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他打算自制一把。

他和父亲一起收集零件:从古旧壁炉上拆下的橡木,被打磨成琴颈;从摩托车上拔下的弹簧,被做成琴桥;从自行车座拆下的金属,被做成摇杆 …… 父子俩甚至把缝衣针上的保护帽都改成了吉他零件。

就这样,布莱恩做出了第一把电吉他,并涂上深红色的漆,命名为 " 红吉他 "。

后来,这把吉他陪着他上过大大小小的舞台,一用就是几十年。皇后乐队的许多经典歌曲,都是用这把自制的电吉他演奏的。

·年轻时的布莱恩。

在学业和音乐间 " 走钢丝 "

对布莱恩来说,在学业和音乐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界限。这就如同走钢丝,虽然有时会摇摇欲坠,但他努力维持着平衡。

高中毕业后,布莱恩凭优异成绩进入英国知名学府帝国理工大学,研究物理学,继续追逐儿时的星空梦。

1968 年,他从帝国理工毕业,并组建了微笑乐队。为了留在伦敦,他拒绝了来自英格兰天文台的工作邀请,选择在帝国理工继续深造,研究方向是 " 行星间尘埃的反射光与太阳系平面内尘埃的速度 "。

1970 年,微笑乐队更名为皇后乐队。皇后乐队的阵容正式成型:主唱弗雷迪、吉他手布莱恩、贝斯手迪肯以及鼓手泰勒。

·皇后乐队。(资料图)

除了布莱恩,乐队其他成员的学历背景也堪称 " 顶级配置 ":鼓手当过牙医;贝斯手是伦敦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硕士;主唱是学平面设计的,还为乐队设计了标志性的纹章。

1973 年,皇后乐队发行了首张同名摇滚专辑《Queen》,正式开启了乐坛传奇之旅。与此同时,布莱恩也继续着自己的学术道路。

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后,他又开始研究星际尘埃颗粒运行。他和同学绘制出了尘埃速度图,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学术突破。

1974 年,布莱恩正忙着写博士论文,皇后乐队也出名了。他既要排练,又要写论文,难免有些吃力。一道人生选择题摆在他面前:要么放弃学业,成为大明星;要么放弃音乐,成为科学家。

权衡再三后,布莱恩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决定和乐队一起继续走摇滚之路。这一选择使他与家人的关系坠入低谷,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跟他说话。

直到几年后,父亲来到乐队演出现场,看到布莱恩在表演时神采飞扬,而场下的欢呼声排山倒海时,才终于理解了儿子。他们冰释前嫌。

1976 年,布莱恩与相恋 8 年的妻子结婚,皇后乐队也开启了第三轮世界巡演。从美国到日本,再到澳大利亚,乐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摇滚热潮。

1977 年,皇后乐队发行了专辑《News of the World》,其中的《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成为经典之作。

·布莱恩在演唱。

其中,《We Will Rock You》的创作契机是布莱恩发现,观众在演唱会现场通常通过跺脚、拍手和合唱来互动,于是他就将这些音效写进歌里,创作出了《We Will Rock You》。结果,这首歌入选了《滚石》杂志评选的 " 历史上最伟大的 500 首歌曲 "。

面对外界称自己为 " 伟大的吉他手 " 的赞誉,布莱恩保持着谦逊:" 我永远不会称自己是伟大的吉他手,我只是试着发自内心地演奏。"

" 我的生活正在分崩离析 "

正当布莱恩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却遭遇了人生的黑暗时期。

1988 年,他与妻子离了婚;1991 年,乐队主唱弗雷迪因病去世,布莱恩的父亲也在同年离世;没过多久,贝斯手宣布退休,乐队仅剩布莱恩和鼓手两人。

多重打击让布莱恩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一度患上严重的抑郁症,甚至想过自杀," 我的生活正在分崩离析 "。

·布莱恩早年在录音室。

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家诊所治疗。" 我会仰望星空,它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正是对宇宙的敬畏与热爱,帮他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也重新点燃了他对科研的热情。

其实,布莱恩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探索星空的初心。乐队休假时,他会前往郊外观星,并一直和帝国理工大学的同学保持着联系。即便在最繁忙的时候,他也会抽时间阅读天文学的前沿论文。

2006 年,年近六旬的布莱恩回到帝国理工大学,继续他早年未竟的博士学业。他重拾当初的课题,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证明太阳系中的尘埃云与行星的运动方向相同,顺利拿到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为了表彰布莱恩的学术贡献,2008 年,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2014 年,布莱恩与他人联合发起了 " 小行星日 " 活动,旨在向公众介绍小行星,并宣传保护地球。

2015 年,他参与 " 新视野号 " 冥王星探测器飞过冥王星的活动,并将高分辨率的照相机传回的照片转化成有史以来第一幅冥王星 3D 立体图像。大名鼎鼎的 " 冥王星抱心 ",就是经由布莱恩之手处理的。

布莱恩的校友、帝国理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保罗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布莱恩 · 梅是帝国理工的骄傲——他让科学有了摇滚的激情,又让音乐有了宇宙的深邃。从舞台到星空,他用一生证明:才华从不设限,跨界才是传奇。"

·布莱恩手持冥王星模型。

此外,布莱恩还跨界到了更多领域:他曾给电影《碟中谍 2》和《蜘蛛侠 2》等配乐;他成立了伦敦立体摄影公司,专门从事 3D 摄影;他创立了防治艾滋病项目的基金会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信托基金 ......

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吉他,坚持与其他艺人合作演出,将皇后乐队的生命延续了下去。

" 我一直问自己,皇后乐队一直以来坚持和努力追求的是什么?" 布莱恩说," 当我看到观众们沉浸在音乐作品的精神世界里时,我发现这就是答案。"

点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