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向来是车企的 " 必争之地 ",更是我们观察车企动向、了解车市格局的绝佳机会。
这届车展明显能闻到格局重塑的火药味——当七成展车变成新能源,特斯拉和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品牌集体缺席,车企争相邀请海外媒体时,这场车展早已不是简单的 " 新车秀 ",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这场剧变:燃油车时代加速落幕,中国车市重新洗牌,以及本土车企的 " 出海大冒险 "。
但变化的细节远比这更耐人寻味," 定焦 One" 总结了本届车展的三大变化:
产品战: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SUV 都成了核心战场。
36 万平方米的展馆里,上百款新车中有 43 款全新车型,半数是 SUV。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七成,混动和纯电车型比例是 4:6。
有意思的是,混动和纯电战场,车企们都不约而同押注 SUV。混动阵营里,赛力斯问界 M8 和理想 L6 的 " 守擂战 " 打得火热,有的传统车企却想用价格战 " 掀桌 ";纯电这边更夸张,零跑直接把带激光雷达的 SUV 杀到 13 万区间。
技术战:以前家家宣传智驾能力,现在个个强调安全。
走进车展,最明显的变化是," 智驾 " 统一改成 " 智能辅助驾驶 ",各车企展厅里相关展示大幅减少,智驾在新车发布时甚至成了被迅速带过的版块。
曾经惯用的 "L2.9"、" 准 L3" 话术更是彻底消失,企业对外统一宣称 " 产品仅具备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 ",智驾从过去的 " 宣传大赛 " 变成了 " 狂秀安全 "。
营销战:人形机器人比车模更抢镜。
两年前的国家会展中心,还上演着宝马冰激凌事件,今年的流量密码彻底换血:限量款帽子、明星整活、人形机器人和概念车。不得不说,这届车展的营销逻辑实际更 " 卷 " 了,要么是取巧的引流方式,要么是足够前沿的科幻秀。
就连大佬们的社交场也换了规则。往年网红 CEO 串门互动的热闹场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产业链的 " 朋友圈秀场 ":李想带着宁德时代曾毓群试车,宝马董事长和长城魏建军来了一场 " 跨国巨头握手局 "。这些看似随意的同框,背后可能是供应链话语权的暗流涌动。
这场车展传递出最清晰的行业信号或许是:中国车市已经从 " 抢蛋糕 " 进入 " 分座位 " 时代——混动 SUV 的擂主未必能守到最后,中国车企的下一战可能不只在国内红海,而缺席的玩家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产品战:SUV 成主力,混动大而全、纯电拼 " 智斗 "
今年的上海车展,SUV 成了绝对主角。根据威尔森统计,本次车展参展车型达 97 款(其中全新车型 43 款),SUV 占比高达 53%,B 级(中型)和 C 级(大型)SUV 占比 32%。
混动和纯电两条赛道都火药味十足——混动 SUV 市场被问界、理想牢牢占住山头,但极氪、深蓝等玩家也在高调入场;纯电赛道则是新势力的战场,小鹏、蔚来、零跑们用智能化 " 卷 " 出新高度,连 10 万元级市场都开始配激光雷达。
图源 / 华泰证券
先来看混动 SUV 的擂台。
混动市场不再是理想 " 一家独大 ",今年上海车展上,已经上市的问界 M8 抢了不少风头。它的最大卖点是华为的智能化配置和豪华内饰,而价格做到了 35 万级。关注新能源的投资人林牧称,M8 的宣传和营销是奔着月销 2 万辆去的。
老牌车企也没打算看热闹。在百万级豪车战场,吉利旗下的极氪正用 " 堆料战术 " 抢市场,9X 光辉版 "5 颗激光雷达、双 Thor 芯片 " 的配置堪称行业天花板,但百万级的定价直接叫板奔驰 GLS,对于成立仅 4 年的新品牌来说略显激进。
在 30 万级市场里,深蓝 S09 堆料也很猛:前排双大屏 + 后排两块娱乐屏。虽有华为智驾加持,但品牌溢价能否支撑这个价位仍需市场检验。
十万出头的品牌则喊出 " 油电同价 ",比如,长城哈弗的二代枭龙 MAX,把四驱混动的价格打到 11 万级,比一些两驱插混车更便宜,主攻预算有限但有轻度越野需求的人群,不过,需要理性看待它的智能化和售后网络。
混动比的是又大又全,转到纯电战场,新势力拼的就是 " 智斗 "。
备受关注的理想 i8 缺席,家庭版 Mega 还是主力;小鹏没有新车发布;蔚来带 NIO 蔚来、ONVO 乐道、firefly 萤火虫三品牌同时亮相,其中乐道亮相了第二款 SUV 车型 L90:这款车以 " 大空间 + 换电 + 性价比 " 切入家庭市场,如果实际续航与智驾表现和宣传吻合,可能是 30 万级纯电 SUV 的有力竞争者,但作为一个才成立一年多的品牌," 更适合蔚来铁杆粉丝,且生活在换电站密集区的用户 ",林牧称。
零跑把重磅新车 B10 留给了车展,这款车直接把激光雷达车型打到 13 万级别,比比亚迪的激光雷达车型更便宜;还装上了高通 8295 芯片和端到端大模型,是给精打细算的年轻家庭准备的代步车。不过,如果要经常跑长途或在意品牌,可以再看看实际续航反馈。
这场 SUV 混战背后是赤裸裸的市场争夺。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 年中大型 SUV 零售销量 164.6 万辆,同比暴涨 52.5%,其中 8 成是新能源车。
2025 年的上海车展再次证明,国内 SUV 市场的生存法则:混动靠 " 大而全 " 拉拢家庭用户,纯电用 " 智而潮 " 吸引年轻群体,但说到底,各家车企都心知肚明,怎么打都离不开 " 大空间 + 低能耗 + 智能化 " 这三点。新势力在智能化上的激进创新,虽让自主品牌压力山大,但智驾监管收紧,也给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一些喘息的机会,现在理想和赛力斯暂时领跑,但传统车企的转身速度也超过了一些从业者的预期。
智驾战:从 " 吹牛 " 到保守,集体强调安全
早在上海车展开幕前,车企的智驾营销就集体上演了一场 " 连夜改 PPT" 的剧情。
原因是 4 月中旬,工信部等监管部门要求规范宣传:例如,不要出现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建议用 "(组合)辅助驾驶 ";禁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L2 不能用接管,接管是 L3 的用词 ……
狂飙的智驾营销终于踩了急刹车。据一位车企内部人士透露,要求一出,很多车企团队紧急修改 PPT 和展台物料,甚至有的宣传页因来不及调整直接被撤下。
走进车展会发现,智驾宣传的确变得非常保守:
小米展厅内展出了小米 SU7 和 SU7Ultra 全系车型,相关视频中减少了智能驾驶相关的内容。
比亚迪的展厅物料中,年初发布的 " 天神之眼 " 系统,后缀从原来的 " 高阶智驾 " 改为 " 驾驶辅助 "," 载客泊车 " 改为 " 下车泊入 "。
车展首日,上汽集团与华为共同打造的第五 " 界 " —— "SAIC 尚界 " 正式发布,余承东站台支持,全程没有提 " 智能驾驶 ",只强调尚界第一款车在被动安全方面做了加强。
同一天,理想汽车发布的 L6 升级车型,从原本宣传的 " 智驾焕新款 ",变成了 " 智能焕新版 "。理想产品负责人强调,这个版本最大的升级是辅助驾驶,而辅助驾驶最大的价值是安全。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则在车展上宣布,公司要推出业内第一个专门针对智能驾驶安全的项目,名为 "AI 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 ",目的是提升用户对辅助驾驶的安全意识。
车展上,同样谨慎的还有各家车企的销售们。不管是小米、乐道等新势力,还是埃安、岚图这些背靠传统车企的品牌,销售话术都默契地避开 " 智驾 " 这个词,改用 " 驾驶辅助 " 或 " 智能辅助驾驶 "。
近年来因宣传模糊导致的消费者误操作事故频发,如今监管介入,让车企不得不从 " 秀肌肉 " 转向 " 守规矩 "。而不论是车企从业者、产业链人士都提到,行业共识是——智驾足够重要,仍是车企的核心战场。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L2 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 55.7%,预计 2025 年渗透率将突破 65%。政策也为 L3 落地留出空间,北京和武汉已经率先开放 L3 测试。
如今车企在辅助驾驶上的较量,升级成了安全战、价格战、更高阶的技术战:
以前家家宣传智驾能力,现在个个强调安全;
当车企们把纯视觉方案当主流,砍掉激光雷达实现降本时,零跑把激光雷达车型压到 13 万;
车展前一日,华为宣布乾崑 ADS 4.0 支持高速 L3 商用;车展首日,广汽埃安联手滴滴推出 L4 级 Robotaxi ——都表明车企在智驾技术上的暗战还在继续。
营销战:大佬消失、机器人吸睛
还记得 2023 年上海车展的 " 宝马冰激凌事件 " 吗?当时品牌翻车的闹剧,加上雷军等车企大佬互动的热搜,堪称流量爆炸。
两年过去,今年的上海车展换了 " 剧本 " ——除了周鸿祎被网红 " 卤鹅哥 " 投喂的小插曲外,大佬们都收起锋芒,把展台变成了朋友圈和科技秀场。
先来看大佬们的朋友圈秀场:如果说之前车展拼的是车企老板的个人 IP,那今年车展,产业链朋友圈才是硬通货。
车展第一天,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来到理想展台,李想陪着他体验了理想 MEGA Home;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陪同下逛车展,来到奇瑞捷途纵横 G700 展台时,当场买下一台,成为这款车的第一位车主;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参观长城展台,和董事长魏建军来了一场 " 跨国交流 "。
当大佬们忙着 " 组局 ",展台间的厮杀却更简单粗暴。据周译总结,小米、鸿蒙智行这两个上海车展的新面孔,以及秀技术的小鹏和比亚迪,是全场最热闹的四个展台。
上一届上海车展雷军走到哪儿,人群就跟到哪儿,今年小米展台,雷军缺席,"YU7" 没有亮相,但架不住观众为价值 129 元的闪电黄棒球帽排长队。小米还是那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厂商:别人家车展是新车配车模,小米汽车直接整了个香车配帽子,看似亏本的买卖,实际每个戴帽子的观众都是行走的广告牌。
华为鸿蒙智行展出了八款车型,最神秘的尊界 S800 依然围着护栏看不到内饰。但这不妨碍华为系把展厅变成明星真人秀:
除了演员陈道明空降赛力斯展台、姚安娜站台阿维塔之外,更有话题度的还是,余承东带着问界车主马东、黄渤大谈智驾话题,虽用词谨慎,围观却不少。" 猝不及防 " 的防水测试更是吸睛:余承东在介绍问界 M8 的防水性能时,黄渤拧开手里的矿泉水就往车座上泼水,当场测试防水性能,营销效果拉满。
当然,能引发更多围观的还得是小鹏,人形机器人 IRON 满场溜达挥手,观众举着手机追拍。这可能是比请明星更能产生 UGC(用户生成)内容的营销,小鹏还赚了波 " 科技公司 " 的人设。
有的车企也想复制这个流量密码:红旗请来乐聚夸父机器人当主持人;深蓝汽车展台请来宇树 G1 人形机器人和观众互动;在宁德时代和上汽荣威展台,也有智元人形机器人的身影。
比亚迪也不甘示弱,搬出两款造型前卫的概念车:王朝网的 Dynasty-D、海洋网的 Ocean-S,虽然量产还早,但用概念车讲故事的策略赚足了眼球。
表面看," 大佬组局 " 和 " 展台整活 " 是两条平行线:大佬们争夺产业链话语权,展台靠黑科技展示公司的科技含量。实际上,这两条支线指向了同一条主线——汽车行业的战争,早已从产品 PK 升级到生态位争夺。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牧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定焦 One,作者:金玙璠,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