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代谈关税战:有客户干脆不卖了,美国自己也耗不起

admin 2025-04-25 23:39:01 786

" 价格一直在变动,甚至每天都不一样,只能按实际关税来算。" 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客户经理李庆南( 化名 )对知危这样说道," 现在运费都只是小头了,关税才是大头。"

在美国持续的关税调整下,很多人关于国际贸易的常识被摧毁,而最先感受到这种压力的是国际货运代理。

李庆南介绍,目前他们和客户合作有两种模式:包税和不包税。大部分客户都会选择包税模式,他们负责收货、空运或海运、清关等一系列流程,关税的增加对于客户来说就是运输成本的增加。

" 从 4 月 2 日特朗普因为贸易逆差,签署向各国征收对等关税行政命令关税累计加到 54% 开始,就有很多客户准备退订或者是不出货,等待后面消息进一步的明朗。"

但外贸商家们等来的不是局面的明朗,而是进一步加征的关税。

到 4 月 9 日,针对中国的反制,美国正式将所谓对华对等关税税率由 34% 提高到 84%,美国对华关税税率累计至 104% 。一天之后又加征到 145% 。

对此,李庆南向知危表示:"其实关税超过 60% 之后,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区别已经不大了,那些利润不高的 SKU 直接就干脆不卖了。而那些比较重要的品,比如利润高或者可能涉及维持国外电商平台流量的走量品,该做还是硬着头皮做。" 李庆南这样说道。

某国内苹果供应链辅材制造公司负责人也跟知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我们最怕的还是那种 5 个点、10 个点的加关税。因为这样的话层层压下来,我们很容易就到亏本线。现在制造业利润本来就很低,以前还有百分之四十多的毛利,现在卷得二十个点的毛利也得做,毛利只要低于十五个点就会亏本。"

" 现在关税一下子加到 100 多,反而不怕了,也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因为现在这个程度的价格和产品质量就只有中国能做了,关税再加的话反正我们是承担不起的,就变成上游着急了。这几天上游企业也在问,会不会存在断货的风险,它都不敢提压价的事。"

另一位国际货代丁建( 化名 )则对知危表示,关税加征之前,他们每周去美国的船有 5 到 6 艘,现在每周只剩 1 艘了," 现在很多客户都是往欧洲、东南亚、南非、北非出口了,毕竟现在是全球贸易的时代,也并不是说非缺美国客户不可。"

对于处在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公司来说,关税成本增加的影响短时间内还并不明显。比较强势的供应商很早就已经用 FOB 方式成交,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加税是买家该头疼的事儿。

但对于大部分跨境电商卖家来说,关税成本的增加就是实打实要自己承担的。

李庆南表示:" 包税模式下,基本都是税率每加 10%,每公斤价格会加个 6 到 7 毛的样子。现在关税加了一百多,一公斤会贵个 6 到 8 块钱,比以前都翻了一倍了。"

在成本骤然大增的情况下,自然有商家顶不住了。南华早报发布报道称,有出口卖家干脆在货船的航行中不要货了。

李庆南解释," 其实就是弃货,倒不是说货倒在海里,而是船在海上飘,但他货不要了,就交由货代公司处置。他就是觉得交完关税,再上电商平台卖的话,平台还要扣一部分钱,到时候卖货比不卖亏得还多,那这批货还不如不要了。"

对这种情况,李庆南说:" 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挺麻烦的,关税增加属于不可抗力,条款合同也会说清楚对于一些不可抗力的话是没法去包税的,你该交的钱还是要交的。"

丁建则表示,如果客户实在不想继续了,船东会去跟客户沟通,商量着在美国本地找愿意接盘的。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 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额是 1.25 万亿元,对美国出口占 34.2%,是占比最高的出口国家。这么大体量的卖家们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恐慌后,当然也会去寻找应对的方法。

" 这周行情会好点,因为很多人都找到别的出路了。比如找到了别的国家的买家,或是去做转口贸易,从东南亚发货,从阿联酋发货什么的。" 李庆南说道。

不过他立马又解释说," 做转口的话风险也很高,很容易货就在第三方国家出不去了,因为美国那边对原产地证明、一些相关的文件甚至产品上的细节要求都很严格。另外整个运输周期也会被拉得很长,比如转口东南亚的话,光运过去就十天左右,然后到当地了还得进仓库换标换牌,做新的原产地证明,又差不多得两个礼拜了,再发到美国去,基本上你得提前 60 天左右备货。"

在小红书上,你能看到很多教商家们如何把成品 " 拆分 " 成原料 + 服务的形式报关的帖子。例如茶具拆成 " 胚体 + 釉料 + 烧制服务 ",实木床拆成 " 北美橡木 + 榫卯设计费 + 手工雕刻工时 ",充电宝拆成 " 电芯 + 外壳 + 安全认证费 "。

这利用了美国对不同类别的商品征收差异化关税的规则。一般金属零件税率较低,并且把说明书或设计图纸作为 " 技术服务 " 或 " 知识产权费用 ",可能会免税或适用更低税率。

对于这种做法,丁建表示 " 拆分报关被查验的风险比较大,并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之前大家比较少这么做。现在是成本太高了,如果觉得风险在可承担范围内,就可以这么干。 "

除了拆分报关,更有甚者通过集货拼箱、无品牌商品混合出口等方式使美国海关难以准确核查货值,从而进行低报瞒报,进而降低关税成本。

" 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李庆南也强调了一下," 这都是有风险的,就是赌美国海关查不过来这么多。"

而除了想办法降本,直接涨价也成了另一条出路。

SHEIN 和 Temu 都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称,由于最近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运营费用有所增加,为了不降低质量,将从 2025 年 4 月 25 日起进行价格调整。

而安克创新自 4 月 3 日以来,在亚马逊平台出售的商品中,就有五分之一提高了售价,平均价格上涨了 18% 。像近期发布的 Anker 25000 毫安时充电宝,在亚马逊美国站上的售价已从原本的 88 美元涨至 110 美元。

" 只要有人牵头,后面肯定会有人跟风的。说实话这个结果本来就是美国官方造成的,不应该由卖方或者是销售方去承担后果,肯定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那个市场的消费者头上。别说线上电商平台了,就是美国线下的零售商超,结账的时候都会多一个关税附加费,以前是没有的。" 李庆南说道。

在被问到行业对于这场关税战预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时,李庆南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道:" 保守估计是两个月内就会解决掉,乐观点的话,一个月吧。"

当被问到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时,李庆南很笃定地回答道:" 因为美国撑不了这么久的,它人口基础在那,很多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都依赖进口,它也没办法一下子做到整个产业的转移。以我过往的经验,像它们那些大型的零售商或者商超,补货的周期就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库存,库存也只会备这么多,这个时间肯定不够产业转移的。"

丁建对这个问题也持相同的观点:" 估计 5 月中旬会一定程度地解决,因为美国消费者会施压,很多大的公司和货主也已经对政策不满意了。"

而就在知危刚与两位从业者对话过后,当地时间 4 月 22 日,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发表了讲话,他承认美国目前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

点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