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在构想一个由美中俄 " 三分天下 " 的世界?《纽约时报》做了这样的惊人分析。该报 27 日发表文章,标题就是 " 特朗普的愿景:一个世界,三个大国?" 开篇就称特朗普最近的行动和言论表明,他可能希望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各自主导其势力范围。" 对于特朗普总统来说,任何时候都是达成交易的好时机,但现在与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交易是最好的时机。"
文章罗列了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让步和一些涉华表现,并引用一些外交人士的分析称,特朗普的行动和言论表明,他可能正在设想一个由三个大国——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各自主宰全球一部分的世界。" 这将是对 19 世纪帝国统治风格的回归。"
文章还引用外交事务杂志一篇文章的话称:主导和扩大势力范围好像能唤回逐渐消失的辉煌感。" 势力范围 " 一词源于 1884-1885 年的柏林会议,当时欧洲列强通过了一项瓜分非洲的正式计划。
文章认为有迹象表明特朗普和他的一些助手在思考势力范围时,其思维方式与曾经的帝王是一样的。文章谈到特朗普对乌克兰问题的设想——俄罗斯获得部分领土,美国获得乌克兰矿产——是实际上 " 瓜分乌克兰 ",类似于帝国时代的大国做法。还提到特朗普对格陵兰岛、加拿大的领土野心和试图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认为这一切都是他旨在美国在西半球扩大主导地位的举动,是迄今为止他渴望在美国后院建立势力范围的最明显迹象。
文章还认为,特朗普多年来对台湾的批评已经 " 足够多 ",对大陆则经常示好,以至于台湾和美国官员怀疑,特朗普是否会在对台武器援助问题上动摇。
对于特朗普表示他 " 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 ",文章写到,除了关税之外,交易是否会涉及台湾以及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等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北京很乐意与美国在势力范围问题上做一笔大协议,其首要问题将是台湾。"《纽约时报》援引的一位受访者说。文章特意提到,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在其任职听证会上表示,台湾对美国 " 并非生死攸关的利益 ",那句话在今年 3 月份被广泛引用。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由该报国际关系记者 Edward Wong 所写,他是一名华裔,出生在华盛顿。不能不说,这篇文章很新奇,也很有想象力。但老胡认为,此文对特朗普某个念头以及局部愿望做了放大。特朗普有很多念头和愿望,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要比作者说得复杂。文章作者曾在中国大陆学习并担任过驻北京分社记者,大概了解 " 三国演义 " 的故事,有意无意做了牵强附会。
当然,作者也说特朗普要想实现这个构想并不容易,并且引用了国务卿鲁比奥的话:" 我们不谈势力范围," 他说," 美国是一个印太国家。我们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都有关系。我们将继续保持这些关系。" 而且科尔比也在听证会上表示:" 美国的核心利益在于阻止中国在该地区称霸,这一点非常重要。"
特朗普的最大想法就是 " 美国优先 ",而且这个执念针对所有国家,他对美国对其他大国保持压倒性实力优势的追求也是冷战后历届美国总统最偏执、最绝对的。他对美国以往过度对外干预不感冒,是因为认为美国没有从那些干预中获得实际好处,反而损耗了实力,他要改变包括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让美国在全世界赢者通吃,美国对盟友的保护都变成 " 有偿服务 ",而其他大国应当绝对配合美国对全球秩序的修改,同样成为支持 " 让美国再次伟大 " 全球运动的一部分。
特朗普显然觉得地缘政治游戏既花钱,又费精力,他对实现 "MAGA" 有自己的设想,那就是把制造业尽可能多地召回到美国本土,同时保持美国高科技的绝对领先,他对美国军事能力与其他大国保持代际优势尤其看重,他制定了美国历史上开支最大的国防预算,并且启动 " 金色穹顶 " 太空反导计划,他完全没有允许其他大国可以通过建立各自势力范围与美分庭抗礼的意思。
但是特朗普并非真正的 " 现实主义者 ",他更像是利己的功利主义者。他的攻击性很强,喜欢高举大棒,即使大棒没那么强,没那么厉害,也要装得它很厉害。然而一旦他碰了硬钉子,他似乎也不特别坚持,有妥协的灵活性,所以他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为捍卫自身利益所采取坚决行动有预期感,也似乎不完全排斥通过谈判达成某种妥协。
特朗普的 " 孤立主义 " 并非美国一味后撤,而是美国利益优先,不为非美国利益埋单。从他让盟友们以各种方式贡献保护费,再到逼沙特等中东三国对美做大额投资承诺,都是由同一思路主导的。如果从美国这一自私的视角看,一旦真的允许中俄各自有 " 势力范围 ",他们还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 收割 " 呢?
无论特朗普有多少念头,中国决不能对美国减少对华威逼心存幻想。特朗普本质上欺软怕硬,这也是帝国主义的共性,中国唯有用强大的实力让美方感受到践踏我们的核心利益将意味着他们不可承受的损失,他们才会有所退让。美方逐渐在台湾问题上变软是非常可能的,但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在台海的军事主导力对美方来说已经完全无法撼动,他们如果用军事手段阻止中国统一,只能是拿鸡蛋碰石头,其损失完全不可承受,后退因此成为他们的自保,那样才行。他们因为 " 醒悟 " 而主动后撤绝对不可能发生。
这是全球化时代,每个大国的利益都不局限于周边,而在周边搞传统意义的势力范围,又都不会受欢迎。比如东南亚、日韩都不会愿意成为 " 中国势力范围 " 的一部分,中国也不会那样追求。倒是特朗普有可能真的希望把拉美重新变得更像 " 美国势力范围 ",然而拉美一定会进行抵制和反抗。拉美同中国的贸易非常大,那里的政府和人民决不会甘于做服服帖帖的 " 美国后院 "。